查看原文
其他

不敢看东航空难的新闻,是太冷血吗?

幸存的 世界知识局 2022-03-31

“132人确认已全部遇难。”
这是近期最沉重的一句话。
尽管多少已经猜到“3·21”坠机事件凶多吉少,但我们心底还是留有一些希冀。随着这句官方公告,那些对奇迹的盼望,也全都化为了泡影。
 时至今日,东航的官网和微博,都还是黑白的
除了遇难者家属,作为陌生人的我们,同样也很痛心。
局长观察到,东航事件发生之后,网络上,乃至生活中,很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。
要么是困在悲伤痛苦乃至绝望的情绪黑洞里,反反复复,难以自拔。
要么是逃避躲闪,完全不想看东航有关的信息。
有些人还出现了信息焦虑症,拿着手机不停刷新,就怕错过更新。
但同时,又得了新闻恐惧症,又生怕刷到关于东航家属的报道,不想去看别人流血的伤口。
怀着类似的心情,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。
放心,不止是你一个人这样!


越幸运,越内疚
 “生而为人,我很抱歉”。
这句看起来有点矫情的话,其实是隐藏在很多人心底的不定时炸弹。
作为自然界最感性的生物,人类在面对灾难性突发事件时,幸存下来的人往往会反常的产生出强烈的愧疚感,内疚感和自己不配活下来的负罪感。
越是道德感强的人,越会陷在这样的怪圈里,愈演愈烈。
距离灾难越近的人,后果越是严重。
幸存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拒绝让自己感到幸福愉悦,严重的,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。
这就是——幸存者内疚(Survivor Guilt),也叫做幸存者综合征。
这种情绪疾病,最初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精神分析学家威廉·奈德兰,根据犹太人大屠杀中的幸存者心理研究中被发现。
当时,很多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中侥幸逃脱的幸存者,余生并没有想象中活得那么快乐。反而大多数人被淹没在内疚和抑郁中痛苦终生。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,就包括了自杀的意大利犹太作家、大屠杀幸存者Primo Levi。
在影视剧作品,这种充满戏剧冲突性的桥段,也经常被当做精彩内心戏的重要素材来使用。
像是去年大爆的韩剧《鱿鱼游戏》,男主成奇勋搏命拿到奖金后,内疚和自责反而战胜了活下来的喜悦。
2022年的悬疑大戏《开端》里,张警官也把李诗情一系列反常举动归结到了“幸存者综合征”上。
但在现实生活中,这种被道德感支配的心理疾病可就不那么好和解了。
2014年,搭载了476人的韩国“世越号”客轮发生沉船事故,并最终造成296人遇难,8人下落不明。
作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幸存者,世越号上带领学生登船,又亲眼看着他们在自己眼前被海水吞没的姜老师,在获救两天后以自缢的方式结束了生命。
在留下的遗书里,困在内疚和自责情绪里的姜老师,最后一次向外界阐明了心底难以愈合的痛苦:200多人生死不明,我没有信心一个人活下去。所有责任都在于我,是我筹划了此次修学旅行。请把我的骨灰撒在事发海域,让我和那些尸骨无存的学生们在一起,在阴间继续做他们的老师吧。
无独有偶,在美国2018年佛州帕克兰校园枪击案中,逃过一劫的女高中生希妮·艾洛,获救后仍然生活在失去17名同学和老师的悲痛中。
为了帮助艾洛尽快走出来,家人为她请了私人心理医生,一些受害者家属也站出来为她开导,告诉她不必为只有自己活下来这件事感到愧疚。
但可惜的是,被诊断为“幸存者综合征”的艾洛,还是在事件发生几个月后扣动扳机,选择结束自己19岁的生命。
这样的悲剧也同样发生在很多空难幸存者身上。
2009年也门空难事故中生还的13岁法国女孩巴伊亚,在茫茫大海中抱着一片飞机的残骸漂流了13个小时后奇迹获救。
死里逃生又无比幸运的她,也被媒体称为了“奇迹女孩”。
但巴伊亚得知包括自己母亲在内的152名乘客全部丧生后,她的生活反而滑向了另一个轨道。
生不如死的内心煎熬,让她每天活在仿佛质疑为什么只有自己活下来的死循环中。有剧组想要将她的经历拍摄成电影的时候,她更是以死抗争。
很明显,幸存者综合征内核里“每个人都死了,只有你活下来。”的自我审判,让巴伊亚掩盖了活下来的幸福感。

为什么只有我活着?

为什么让我自己活下来?

为什么大家不能一起获救?

这样没有结果的疑问,让幸存者感到内疚与困惑,活着也成了羞耻和愧疚,甚至希望自己也一起遭遇不幸。
更可怕的是,这样的情绪疾病看似离我们太远,但其实又离我们很近。
因为除了重大事件的直接和间接关联者外,“幸存者综合征”还可能找上生活中的普通人。
像是在疫情中因自己外出,给防控工作人员增加工作量的密接者;寒门多子女的家庭里,唯一考入大学的孩子;在大规模裁员中,留下来的职员等,甚至也包括刷东航失事新闻,觉得自己在吃人血馒头的普通读者等等......
而当你进一步发现自己时不时会为做过的事感到后悔感;在紧急情况下产生丢掉同伴自己逃走,感到羞耻和自责;为自己不能阻止事态恶化而懊悔;为获得获得了别人没有的机会而内疚,并且已经有了抑郁、梦魇、夜惊、情感脆弱等症状时,这就说明你真的不对劲了。
更值得警惕的,是那些没有被表达出来的悲伤。
心理医生说,那些在家人过世以后还能镇定自若的家属,更值得关注。他们的心底并非没有悲伤。人的心理有个本能,当要遭受的痛苦太大,也许会被压进潜意识。
而在未来不确定的某一天,便会忽然释放。
相比还能痛哭释放情绪的孩子,成年人更不容易,他们的悲伤,都埋藏在心底。
幸存者内疚,或许已经便是你心底埋藏已久的炸弹导火索!
 
黑匣子找到了,我们也该开始新的飞行了 
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。
作为凡尘俗世里的一个普通人,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会产生悲天悯人的心情,无可厚非。
但同样身为凡尘俗世里的一个普通人,在无力回天的境地中,我们也要学会在幸存者综合征里的“自我修复”
当开始要为自己的幸运而觉得“人间不值”时,首先要学会自我肯定和接纳
向内心的愧疚感说明,已经发生的悲剧根源并非由我而起。试着寻找补救方法,如果没有也要接纳这个结果。
其次,在遇到这样的心魔时要及时和家人朋友分享感受,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,排除“只有我自己”的孤岛心理。有别人的肯定,才能躲开孤独时无孔不入的愧疚感。
试着放下焦虑,让内心平和的逐步推开负面情绪。
最重要的一点,当负面信息开始淹没自己时,记得放下手机不再刷新事件进展。太过集中的状态,会让紧绷的思维扼住情绪,放任心态失控。
同时也要不断告诉自己的内心,当悲剧已经上演后,我们能做的就是客观判断,冷静保持情绪,慎重发言。有些意外并非因你而起,不必沉溺于痛苦作为对遇难者的尊重。
作为幸运儿要好好把握机会,接受灾难的遗赠,认清自己的有效性,去和心底善良的自己拥抱。
我们不能够做所有人的盖世英雄,但每个人都一定要做自己内心里的英雄。
参考资料
 1、中国新闻网.“作为幸存者感到愧疚” 美佛州枪案幸存者自杀.搜狐,
  2、刘畅.为什么幸存者会决定自杀?——幸存者内疚.壹心理,

作者 | hikaru

编辑 | 小伍工


RECOMMENDED
芝|士|精|选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